产品|公司|采购|资讯

高频开关电源系统

参考价面议
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
  • 公司名称北京中天汇科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
  • 品       牌
  • 型       号
  • 所  在  地北京市
  • 厂商性质经销商
  • 更新时间2024/12/11 9:36:23
  • 访问次数189
产品标签:

在线询价收藏产品 点击查看电话

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 k8凯发 上看到的信息,谢谢!

北京中天汇科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其前身为“汇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”成立于1992年,具有十余年制造开关电源的历史。产品累计生产达万余台,产品用户分布全国各地。中天汇科公司注册于北京中关村昌平科技园区,是中国电源学会的团体会员,并取得了*认证。

  本公司下设开发部、生产部、销售部、质管部等职能部门,并拥有一批*人才,其中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人员(含高级职称)占员工的60%。

  我公司自创业以来以诚为本,坚持以科技为先导,以各大院校教授及高级工程师为技术后盾,不断的研制出各种新型的电力、电子产品。

  我公司已通过IS09001-2000质量体系认证,产品安全及电气性能*符合*“YD/T731-2000高频开关整流器标准”,并通过了“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”及“国家电力*”等部门的检测。
电源,变频电源,开关电源,UPS电源,DC-DC模块电源,EPS应急电源,KZDW直流操作电源,DNB高频逆变电源,DUM开关电源,DUT通信电源,SD降压硅链电脑电源,电源式脱毛器,ups电源,电源模块,模块化电源
MCS3000D系列  本公司集多年设计、制造的经验,针对国内电网实际状况及节能减排要求,开发MCS3000D系列高频开关电源系统
高频开关电源系统 产品信息

MCS3000D系列

  本公司集多年设计、制造的经验,针对国内电网实际状况及节能减排要求,开发MCS3000D系列高频开关电源系统。电源系统能够承受更高的交流输入电压范围,因而更符合实际使用需求。整流模块采用了全桥移相式软开关转换技术,Interleave PFC技术,整流模块的功率密度更高、在更大的负载范围时具有更高的效率、交流输入谐波电流小,使电源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。系统采用标准机柜,容量可达到-48V/600A。

系统特色

● 模块容许电网输入电压变化范围宽(90Vac~300Vac),可承受380Vac,模块不损坏。

● 整流模块采用的软开关技术,转换效率高、功率密度高。

● 采用Interleave PFC技术,功率因数大于0.99,交流输入电流谐波失真低,小于5%。

● 智能监控单元对蓄电池采用的充电管理模式,有助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。

● 系统具有效能管理功能,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,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。

● 系统通过RS-232接口实现本地和远程集中监控,又可通过加装TCP/IP网卡接入局域网或广域网。

● 系统内整流模块可热插拔,所有调节、操作都在系统前部,因而系统安装、扩容和维护极为方便。

● 具有过电流、过电压、过温度等多种保护和告警功能,系统可靠性高。

● 系统装有多级防雷、防浪涌电压保护装置;符合IEC61000-4-5标准,能承受8/20uS,20kA,40kA电流冲击。

机柜式系统

■ 1.6米标准机柜   

  本系统配置MCS3000D系列整流模块,提供-48V/600A的输出容量,标准机柜中直流配电单元设计在机柜上部,交流配电单元设计在机柜下部。

基本配置

● 交流输入 380Vac,三相五线制;

● 系统容量 -48V/600A:3排shelf,每排4台整流模块

● 负载分路 100Ax5路,63Ax2路,32Ax3路,16Ax2路

● 电池分路 200A或400A,1~2路可选

● 交流开关(机柜自用) 每台整流模块配置一个20A空气开关(单相)

可选配置

● 市电双路输入 手动/自动切换

● 交流分路(客户预留) 63Ax1路(三相或单相)

● 直流变换模块及其配电 1排shelf可安置3个直流变换模块

● 逆变器模块及其配电 1kVA、2kVA、3kVA可选

● 蓄电池低电压隔离开关或二次下电开关

● 环境监测模组

● 单体蓄电池侦测模组

● Web Server网络监控

注:上述系统配置可根据用户需求订制,具体需求可与我公司联系。

外形尺寸与重量

● 尺寸(mm):600(宽)x450(深)x1600(高)

● 重量(kg): 约130kg(含12台-48V整流模块)

 
在找 高频开关电源系统 产品的人还在看
返回首页 产品对比

提示

×

*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:

以上可多选,勾选其他,可自行输入要求

个人信息:

Copyright gkzhan.com , all rights reserved

k8凯发-工业4.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“互联网+”服务平台

对比栏